三类碳酸钙的区别以及该如何选择
来源:
|
作者:来自于网络
|
发布时间: 2025-09-22
|
39 次浏览
|
分享到:
碳酸钙(化学式:CaCO₃)是一种无毒、无臭、无味的无机化合物,俗称灰石、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等。
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区别在哪?该如何选择?
碳酸钙(化学式:CaCO₃)是一种无毒、无臭、无味的无机化合物,俗称灰石、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等。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矿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岩石(如石灰岩、大理岩)和生物骨骼、贝壳之中。
碳酸钙分为三大类: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下面我将带大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该如何选择。
中文别名:轻钙、沉淀碳酸钙

工艺:将石灰石煅烧,加水消化生成石灰乳,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沉淀生成。
颗粒形态:规则晶型(如纺锤形、立方形、针形等),粒径分布均匀。
粒径范围:较细,通常为 微米级 (如1μm~3μm)。
比表面积:中等
核心特点:纯度较高、粒度均匀、吸油值较低。

工艺:天然矿石(方解石、大理石等)经机械破碎、研磨、分级制成。
颗粒形态:不规则碎屑状、多棱角、粒径分布较宽。
粒径范围:较粗,通常为 微米级 (如 325目~2500目,约45μm~5μm)。
比表面积:小
核心特点:成本低、加工能耗低、性质稳定。

工艺:在轻钙工艺基础上,通过控制结晶条件、添加晶形导向剂和表面处理剂制成。
颗粒形态:晶型更规则,达到纳米级(1-100nm),通常团聚成微米级颗粒。
粒径范围:较粗,通常为 微米级 (如 325目~2500目,约45μm~5μm)。
比表面积:非常大
核心特点: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具有功能性,需表面处理以防团聚。

重质碳酸钙 (GCC):
角色:廉价填充剂。主要目的是增加产品体积,显著降低原材料成本。
应用:大量用于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PVC制品中,如普通排水管、地板基材、板材。因其吸油值较低,在配方中有助于降低增塑剂的用量。
效果:降低成本,但会降低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
轻质碳酸钙 (PCC):
角色:功能性填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能改善产品的物理性能。
应用:用于高档PVC型材、管材、人造革、鞋材等。其规则的纺锤形结构能提高制品的光泽度、尺寸稳定性、刚度和热塑性。
效果:性价比之选。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产品外观和部分机械性能。
纳米碳酸钙 (NPCC):
角色:功能性增强剂。主要目的不是降低成本,而是为了赋予塑料基体卓越的性能。
应用:用于汽车塑料部件、超韧尼龙、高档密封条、工程塑料等。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能起到补强、增韧、抗老化的作用。
效果: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刚性和韧性,但价格昂贵,必须经过表面处理才能分散均匀。

重质碳酸钙 (GCC):
角色:普通填料和涂料。
应用:作为填料用于文化用纸等。作为涂料用于中低档涂布纸和纸板。
效果:提高纸张白度、不透明度,降低成本。但因其颗粒不规则,对纸张平滑度和光泽度的提升有限。
轻质碳酸钙 (PCC):
角色:高档填料和涂料。
应用:主要用于高档铜版纸、数码打印相纸等。其规则的晶型(如纺锤形、菱形)能形成更优的微观结构。
效果:能极大提高涂布纸的平滑度、光泽度、吸墨性和印刷适性,成品纸张手感好、印刷图案鲜艳。
纳米碳酸钙 (NPCC):
角色:特种功能助剂。
应用:用于某些需要特殊性能的特种纸,如高光泽油墨吸收纸、高阻隔性包装纸等。
效果:利用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实现超高的光泽度、不透明度或特殊的孔隙结构。

重质碳酸钙 (GCC):
角色:体质颜料(增量剂)。
应用:主要用于需要大量填充的内墙乳胶漆和底漆中。
效果:增加漆膜厚度,增强遮盖力,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
轻质碳酸钙 (PCC):
角色:功能性填料。
应用:用于对表面光滑度和光泽度有要求的高档内墙漆、工业漆和油性漆。
效果:其规则颗粒有助于提高漆膜的平滑度、光泽和流平性,同时增强抗擦洗性。
纳米碳酸钙 (NPCC):
角色:功能性助剂。
应用:用于高端汽车漆、防腐涂料、UV固化涂料等。
效果:提供触变性(防流挂)、增强漆膜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

在橡胶中:
重质碳酸钙用于低档制品填充。
轻质碳酸钙提供一定的半补强作用。
纳米碳酸钙是关键补强材料,用于轮胎胎侧、内胎、高档橡胶制品,能显著提高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磨性。
在胶粘剂和密封胶中:
轻质碳酸钙是绝对的主力填料,起到增稠、增强和降低成本的三重作用。
纳米碳酸钙则用于高性能产品,除了补强,还能有效控制产品的流变特性,防止胶体在立面上施工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