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小知识
来源: | 作者:来自于网络 | 发布时间: 2025-10-25 | 108 次浏览 | 分享到:

 碳酸钙因其具有:含钙量高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市场份额始终稳居第一,成为最主流的补钙产品。

是否了解碳酸钙,不同的碳酸钙产品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图片

不同钙源的含钙量(%)。

碳酸钙主要有两个来源:

      动物源活性钙和矿物源碳酸钙。

      活性钙通常由动物的骨骼和贝壳高温煅烧而来,由于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如:铅、砷、铬等)大多富集在骨骼和贝壳中。

      因此,活性钙存在一定的重金属超标风险,长期服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活性钙中通常含有较高的磷,儿童体内最佳的钙磷比为:2:1,如果摄入过多的磷,会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钙流失,而影响补钙的效果。

      因此,矿源碳酸钙是最为理想的钙源选择,安全性更高。

      虽然矿源碳酸钙的钙源更为安全,更适合儿童服用,但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碳酸钙属于难溶性钙盐,在水中溶解度仅为0.0014,普通碳酸钙颗粒在服用时往往搅拌而混悬的液体,大大影响了口感,溶解后的碱性溶液也会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率。

      其次,普通碳酸钙服用后会在胃肠道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需要消耗很多胃酸,并产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婴幼儿人群胃酸分泌功能较弱,服用后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导致腹胀、嗳气、吐奶的发生。

      同时,由于未被吸收的钙和食物残渣中的草酸等物质结合,会在消化道中形成钙皂而引起便秘,还可能存在结石的风险,并不适合长期服用。

      碳酸钙的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特别是在婴幼儿人群中的使用。

      很多医生及儿童家长转而选择口味更好的乳钙产品,但由于乳钙中的含钙量很低,有可能导致儿童钙营养摄入不足。

      且早在2009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18号公告明确了乳矿物盐(乳钙)不允许用于婴幼儿食品。

图片

1、溶解性和吸收率提高

      泡腾工艺使得钙的溶解性大大提高,可溶性钙的占比达到99.6%,泡腾后的溶液在40分钟以内都是澄清的。

      由于血钙相对稳定,不能作为钙吸收的判断指标,而尿钙排出变化更能反映钙吸收效果,试验结论显示,碳酸钙泡腾颗粒的吸收率与普通碳酸钙相比有了大幅的提高。


图片

2、无胃肠道刺激

      泡腾后的钙溶液为弱酸性,pH值约为4.2,与普通碳酸钙溶液为弱碱性相比,吸收不消耗胃酸,因此不刺激胃肠道。

      泡腾过程中提前释放了二氧化碳气体,避免了普通碳酸钙在胃酸作用下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在体内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嗳气、吐奶等问题的发生。

      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更适合服用对胃肠道没有刺激的碳酸钙泡腾颗粒。

3、长期服用更安全

      便秘和结石是长期服用钙剂易导致的不良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进人体内的钙元素非常容易与肠道的食物残渣如草酸、植酸、磷酸、脂肪等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较硬的物质难以排出。

      临床研究显示:80%左右的结石为含钙的结石,以草酸钙、磷酸钙为主。

      碳酸钙泡腾颗粒中主要的辅料为枸橼酸(柠檬酸),对钙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可以置换出草酸钙、磷酸钙中的钙离子,形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从而抑制草酸钙超饱和状态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并抑制钙与肠道中的草酸、植酸结合导致的便秘。

      因此,碳酸钙泡腾颗粒安全性更高,更适合婴幼儿服用。

     综上所述:儿童补钙不同于成年人,除了钙源本身,还需要考虑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新型的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弥补了传统碳酸钙的不足,是临床上推荐的更适合婴幼儿服用的补钙制剂。

      据悉:国内市场上已有相关产品在售,如达因药业的盖笛欣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

温馨提示:

      目前市面上很多补钙产品的说明书都没有按照儿童年龄段区分用法用量,甚至有的产品只标明“儿童酌减”等字样,将成人的补钙产品直接给儿童服用,这样的产品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做儿童药物,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挑选儿童钙剂产品的时候,应注意选择说明书中有明确标注儿童分年龄段的用法用量,且含钙量应符合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标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