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各区域碳酸钙产业分布规律和特点
来源: | 作者:来自于网络 | 发布时间: 2025-09-11 | 59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碳酸钙产业分布具有明显规律,一般遵循资源导向分布、产业集群分布、区域集中分布。

资源导向型分布:碳酸钙产业主要围绕碳酸钙资源产地分布。如广西贺州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藏,初步探明大理石储量达26亿立方米;河南南阳市南召县方解石可利用资源量约6亿吨;广东连州市碳酸钙资源储量达614.18亿吨;江西吉安市永丰县石灰石裸露地表面积4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达110亿吨等。

产业集群化分布:形成了多个碳酸钙产业基地,如广西贺州、来宾,河南南召,广东连州,江西永丰,浙江建德、衢州,安徽池州,河北井陉,湖南临武,四川宝兴等。这些基地内企业数量众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善,形成了从矿山开采、粉体加工到下游产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例如广西贺州市已形成“矿山开采—天然石材及工艺品—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复合新材料—碳酸钙固废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

区域集中化分布:产业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2022年,这三个区域的碳酸钙市场占比合计达78.2%,其中华东地区占比约为37.4%,中南地区占比约为27.6%,华北地区占比约为13.2%。

在广泛的地域分布中,各地碳酸钙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并逐步形成区域特色。

西北突破:新疆食品钙项目填补区域空白,依托优质方解石资源优势向食品级高端市场延伸,内外辐射西南地区和中亚。




西南提速:广西、贵州、甘肃、四川等地通过产业园模式整合资源,轻、重钙并举,推动原矿深加工转型。





华东创新: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等地聚焦超细重钙、纳米钙智能化生产,构建全产业链集群。





华中整合: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发展氧化钙、碳酸钙,以“链式招商” 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协同效应。